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城中宁波人

东南商报 东南财金 2022-03-20


如今,武汉城中的普通人,大抵都经历了从恐慌到害怕,从害怕再到平复的情绪。我们找到了几位在武汉的宁波人,有在武汉读书,有的成为武汉媳妇,也有在疫情前回到武汉的新宁波人,他们的节日生活被一场疫情改变了。


即便街上少有行人,武汉还是灯火通明。图由受访者周子豪提供


   
1



魏莹大概是武汉为数不多的,在12月31日就督促全家戴起口罩的人了,还是宁波的朋友提醒她的。

那是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一天。在宁波医院工作的朋友给魏莹发去一条微信:“听说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在增多,你们记得勤洗手,戴口罩。”

武汉的公共场所都张贴着这样的告示。图来源B站UP主林晨同学自制视频


一开始,魏莹其实是将信将疑的,但很快,她便警惕起来。

因为一份在网络上流传的《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在12月31日早间被证实确为武汉卫健委发布,紧跟着,国家卫健委委派专家组抵达武汉指导疫情处置。

可情绪也仅仅停摆在“警惕”上。

她说,从1月1日直到1月20日晚间,钟南山院士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接受白岩松采访,二十天里的信息量实在过于爆炸,“各种官方的、民间的消息纷至沓来,新消息又不断推翻、否定着旧的。”

很难真正地去相信什么,去怀疑什么。也是那段日子里,大多数武汉人的状态。

不过,转变是急速的。1月21日,孩子所在的学校通知补课立即暂停,连高三也停了,魏莹觉得这是一种信号。于是,在22日,她开始囤米、囤面、囤蔬菜,囤了一礼拜的量。

而真正的恐慌来自于一则交通管制的通告——1月23日10时开始,武汉全城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这座有着1100万人口的武汉城被临时“封”住了。

关闭的武汉地铁站口,外卖小哥还在工作。图由受访者周子豪提供

“通告是凌晨两点来的,紧接着,我的一个同学发来微信说他要出城,趁通道关闭前赶紧开车出城,凌晨四五点就出发。”


确实有不少人选择在八个小时的空窗期内离开武汉。有报道称,23日凌晨三时许的汉口火车站,人流尚不多,但已有一些拖着行李箱的武汉市民到售票厅临时买票出城,由于凌晨已不能使用网络购票,他们只能到火车站售票机前现场购票。“只要能出武汉就行,买到去哪里的火车票都行。”多名等待购票的人说。


那晚,魏莹没能合眼睡觉,“我这辈子第一次听说,一个偌大的城市还能封起来,他们此刻的离开更多带着‘逃’的意味。”


同一天,魏莹所在的小区确诊了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我们一步都不敢出去。只有去买菜才会不得不出去,通常也是叫小孩的爸爸出去,男人总归抵抗力好些吧,我会叮嘱他口罩带个两层,外面穿的一些衣服,在进门的时候脱到地下室,鞋子也脱到地下室。”


小区被紧急隔离,陆续出现另1个确诊病例和5个疑似病例。用魏莹的话说,这样的数字在常住人口有1万人的小区里,“已经算是情况比较好的了。”


截至记者采访的时候,魏莹已经闭门不出接近72个小时了。如果说72个小时里,能沉淀出什么情绪的话,魏莹觉得,害怕还是其次,现在更多的是待在家里出不去的难捱。


“太难受了。”采访中,她反复强调。搁往常,她每天都要出门锻炼一个小时。


“出不去了之后,我每天早上起来,就先把家里的卫生搞一遍,用84消毒水把家门口的楼道擦一遍。然后,我会叫上家人一起做操,不只是我们家,其实大家都在家里锻炼身体,谁都不想因为免疫力差被病毒盯上。”


她并不担心孩子在家里没事做,高三了,光是试题卷子就是一摞摞的。反倒是她和丈夫两个大人得为自己找些事情做,她读起了《黄帝内经》,企图从这部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中获得一些老祖宗的智慧,她还给自己办了个“喜马拉雅”APP的会员,可以一边打扫卫生一边听。


即便是在除夕当天,日子也没有什么不同,就连春晚,魏莹没什么心思看,只是反复刷着手机里的信息,回复着来自宁波亲人的关切。


她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电话,亲人朋友们的焦虑程度和恐惧程度似乎比我更加强烈一些,我在宁波的姐姐打来电话,哭得稀里哗啦,反过来是我去安慰她们。”


魏莹能够理解这种感觉,亲人因为不知道武汉这边的真实情况而感到害怕,就像她最开始被信息轰炸时的心情一样,但当官方提供的信息一点点透明、翔实、有序的时候,她倒是不怕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她看到了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温情,“我们旁边就有一个老人,年龄很大了,有时候开关都不一定记得关。他的子女与他一江之隔,过不来,他们就很着急,反映到我们小区,社工叫他们不用担心,帮老人买了米面蔬菜,还婉拒了子女发来的红包。”


采访的最后,记者问她,你觉得最坏的日子什么时候过去?魏莹沉吟片刻,回答,快了,当集全国之力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我们看到希望的时候。 


她也是这么安慰今年即将高考的孩子的。



2


虽然知道疫情严重,周子豪还是搭上了1月22日从宁波开往武汉的高铁。上车前,他特意带了两层口罩。


一出站,冷冽的风吹得他一哆嗦,嘴巴里呼出的热气还是沿着口罩往上蹿,糊住了他的眼镜。高铁站里,大部分人都和他一样戴上了口罩,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做太多的停留,也没有去坐地铁、公交,径直搭车回了家。


在他的记忆里,这是武汉火车站人烟最为稀少的一次,一路上,也很少能看见人,平常人群密集、热闹非凡的楚河汉街万达商圈鲜有人迹。


空无一人的楚河汉街。图由受访者周子豪提供


周子豪觉得,他还是幸运的,因为第二天,武汉就宣布关闭离汉通道了,城区内没有公共交通,买菜、买口罩、买酒精只能在附近解决。


他说,大型的农贸市场早已经关了,超市还开着,日常生活所需的东西都能买到,虽然曾出现过短暂的抢购和涨价,但情况很快就平稳下来,3.8元一斤的雪梨,4.99元一斤的胡萝卜,都是年前的价格。不过,他注意到,大家依旧习惯多囤几天量来减少出门的次数。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口罩和酒精反而是比较紧俏的,好几次脱销。记者采访他的时候,周子豪的母亲正要去家边上的药店买医用酒精,那是一周前就预订下的。


“说没慌过是不可能的,不出门的情况下,我现在每天都要洗10到15次手,每天用酒精擦一遍家里看得见的地方。”


好在,小区的物业每天都会对电梯、道路、花坛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还设立了口罩丢弃专用垃圾桶和体温检测点,进入小区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者,会详细登记居住信息和接触人员,并进行隔离。


这些画面都被他记录在自己的VLOG里,他告诉记者,现在网络上对武汉有各种传言,他想拍一段真实的武汉给大家看看。视频一经发出,次日便收获了10万的阅读量,也收到了不少来自宁波、来自各个城市的朋友发来的消息,“原来武汉没有想象地那么糟啊”、“我们对武汉的顾虑少了很多”、“武汉加油,一定能挺过去的”……


1月24日是除夕。早起打开手机,弹出“湖北省多处封锁”和“武汉市25日凌晨起封闭过江隧道”的消息,周子豪说,在大家都以为封锁后是解封,没想到却是更小范围的封锁,但和前一天相比,心情反倒平复了许多。


过江隧道被关闭。图由受访者周子豪提供

于是,他做了两件比较有过年仪式感的事情,贴对联和年夜饭。他觉得,今年的对联一定要好好选,在一众对联里,他一眼就相中了“长康福旺千秋盛,城吉家兴万事昌”这幅,短短十四个字,每个字眼都扣中了当下祈愿。


他没让父亲回来,三人各自隔离,家里只有周子豪和母亲两个人,所以年夜饭简简单单做了五个菜。其中,藕圆子是武汉特色菜,莲藕搽成蓉,加肉馅和少许水、生粉、酱油、盐和味精调匀,用手挤成丸子状,油锅烧至六成热时,丸子挂糊炸至金黄即可上碟。


选择这道菜,是周子豪和母亲之间不用明说的默契。在湖北,他们习惯把“丸子”叫为“圆子”,也是年宴上必有的一道菜,象征“团团圆圆”。


值得一提的是,饭桌上的酒是周子豪从宁波带去的杨梅烧,他还打趣道:“回武汉前,我就准备了很多宁波特产带过来,打算送给亲戚,现在这些东西都只能囤在家里了,送不出去了。”


除夕年夜饭。图由受访者周子豪提供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周子豪那样“家里蹲”。采访间隙,他发来一张姐姐在家庭群里的聊天对话,姐姐是媒体记者,正在去单位值班的路上,“记者去医院采访的话,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都是最基本的配置,医院的医生怎么配备,他们也得如此。

 

年夜饭桌上,他和母亲聊的话题不外乎都是这次疫情。周子豪问母亲,她觉得疫情会持续多久,母亲的回答是,他们是经历过非典的人,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字字沉重却又云淡风轻。



3


1月27日发生了两件事,频繁地刷屏着。

 

一件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假期将延长到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各地大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推迟开学;另一件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来到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中午,李克强总理来到武汉一家超市,在收银台前,他问:“大家习惯吗?”一个小伙子说:“不习惯也要习惯呀,大家一起扛过去嘛!”李克强又问:“能扛得过去吗?”市民回答:“肯定扛得过去!”李克强点头,连喊三声:“武汉”,市民齐声应和:“加油!”

 

这条视频很快传遍了魏莹、周子豪,以及大部分武汉人的朋友圈,他们说,李克强总理来到武汉、坐镇武汉的意义不言而喻。

 

几乎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会远远长于春节假期,也渐渐从无所适从到有序应对。但是,面对这超预期的春节“长假”,诸多与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也随之被摆到台面上。

 

比如,现在已经非常紧俏的口罩和消毒水如何保障供应?学校推迟开学时间未定,大人节后恢复上班,孩子谁来照看?万一生病了,在这种非常情况下,是否选择送医?交通管制的情况下,还能通过网购买东西吗?个体经营户不营业了,收入哪里来?……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在武汉的老百姓会碰上,其他城市包括我们宁波也会遇到。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信息的一点点公开透明,政府城市治理决策的跟进,这些问题很快会有答案。

 

不是没有先例。

 

1月25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第9号通告中显示,“1月26日0时起,除经许可的保供运输车、免费交通车、公务用车外,中心城区区域实行机动车禁行管理”,其中并没有对普通市民应急就医车辆有所规定,但很快,解决方案就出来了——据媒体报道,武汉每个社区会配备3到5台车辆,主要为医护人员提供通勤服务,接送发热病人到医院就诊。

 

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在每一座城市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心安来得其实很简单: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记者手记】

在中国人的情感归因里,只有过了这个年,才是落完整了句号。

 

今年的年味不太一样,因为突如而来的疫情。很多人戴起了口罩,推掉了年夜饭,把打包好的行李箱又重新翻开。

 

我在微信上问一个武汉朋友境况如何,他什么也没多说,只发来四个字,好好活着。记忆里,他是什么样脾性的人呢——失败啊挫折啊碰壁啊摔跤啊,都没在怕。如今,被摁住了命运的后脖颈,好好活着,反而透出了些许“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味来。

 

很像我最近二刷的纪录片《人间世》里所传达出来的情绪。

 

或许你与我同感,此刻的人间仿佛陷入了集体不安,集体焦虑,集体恐慌的遭遇,不如静下心来看看这部纪录片,服一剂开眼看人性、看世间的清醒药。很多人都评价《人间世》过于沉重残酷了,可我倒觉得,疾病的痛苦和生死的无常只是它的外衣,内里,是每一个生命向死而生的劲头。

 

比如有一集里,25岁的吴莹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主治医生明确告诉她,她的身体状况不适合怀孕,一旦怀孕,将面临非常大的生命危险。这个执拗的姑娘依旧选择豁出命去要一个孩子。她说:都说我想不开,有些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你体会不到那种感受。她也说:我害怕。

 

最后,姑娘还是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可《人间世》为这集安排的标题是《生日》。毕竟,人生一开始的勇字,是写在一腔热血上,写在铮铮誓言里;后来,就会写在每个看似坚持不下去的瞬间。


后来的后来,勇字刻在心上,来日方长。



END


文字:王心怡  编辑:吕荣  美编:周驰





一个共享财智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